全国晚稻播栽近九成 早稻有望实现丰产丰收 2023年中国水稻种植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制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每年的制种产量达2亿公斤以上,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规模约为171亿元左右,加上常规水稻种子规模,整体的水稻种子市场规模约为194亿元左右。通过多年研究,已经确定了调控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效基因,并阐明其分子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精准设计育种”技术,可以对水稻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快速“组装”,有效弥补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偶然性大等短板。

我国已成为全球水稻种植增长潜力最大的种业市场,且行业规模超千亿,但国内种业企业普遍体量较小,盈利较弱。虽相较于其他粮食种业,水稻品种集中度较高,但CR3占比也不到15%,随着集中度的提升,未来上市公司尤其是头部企业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家持续上调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杂交水稻种子库存量开始逐年堆积,库存量达到了顶峰,高达1.6亿公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大幅回调,我国杂交水稻库存下降明显,但库存压力仍然存在。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水稻种植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杂交水稻种子代表性生产企业主要有隆平高科、大北农、合丰种业等。其中,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种子业务竞争力较强,公司研发实力领先,新产品玮两优8612、隆两优8612被认定为2023年度超级稻品种。2015-2022年,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2018年杂交水稻种子过剩情况达到峰值,2019年和2020年新产杂交水稻种子数量下降,种子过剩现象才逐渐缓解。2021年和2022年杂交水稻种子仍处于过剩状态。

数据显示,2015-2022年,中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接近200万亩,同比增长25%。2021年,中国杂交制种面积增长,新产杂交水稻种子产量达到2.8亿公斤,2022年新产杂交水稻种子产量与2021年基本持平。2017-2020年间,中国杂交水稻种子需求量下降,2021年和2022年杂交水稻种子需求较以前年度增加,基本维持在2.4亿公斤左右,需求较为稳定。

全国晚稻播栽近九成 早稻有望实现丰产丰收

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我国北方多种植粳稻,南方多种植籼稻,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籼稻种内的杂种优势,实现了水稻大幅增产,而如何利用籼稻和粳稻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专家的关注。专家表示,破解籼稻和粳稻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将有望实现水稻单产的再次飞跃。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早稻收获基本结束。今年,早稻种植面积稳定,早稻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正常,集中育秧、防台风、抢收抢烘等关键措施落得实,早稻生产有望实现丰产丰收。随着早稻收获基本结束,晚稻播栽正加快推进。截至8月3日,全国晚稻已播栽89.1%、进度同比快0.7个百分点。其中江西、湖北、湖南播栽基本结束,福建、浙江、广西均过九成,安徽过七成,广东过六成,海南过五成。

2023年中国水稻种植行业发展现状

今年是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我国水稻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成功破解水稻种植隔离之谜,有望将杂交水稻单产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升15%。相关成果于7月26日以研究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将为培育超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望实现杂交水稻单产的再次飞跃。据预测,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 15% 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

现在,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中国已经全部实现了品种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的面积占到90%以上,蔬菜生产自主品种的市场份额占80%以上。未来方向是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的智慧化、自动化农业,除种植、养殖将得到管理一体化,其采销也将纳入数据采集全链路,农产品可追溯,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吃到安全放心的农副产品。

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其中提到,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到202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65%,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南方玉米、大豆机种机收等水平显著提升。

该行业报告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水稻种植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