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组,大荣誉:我们是“全国工人先锋号”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毛乌素沙地里,有一座集中压集气、常温分离、增压外输为一体的数字化集气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苏里格气田分公司采气作业二区苏11-2集气站(以下简称苏11-2集气站)。尽管只有7名职工,但作为155口气井中枢的苏11-2集气站日处理天然气能力达100万立方米。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苏11-2集气站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这是苏11-2集气站一景。


(资料图片)

生产管理精益求精

2009年3月,苏11-2集气站建成。起初,面对着站内的207个阀门、109个仪表、20条输气线路和5台压缩机,7名职工手忙脚乱。时任站长王建滨回忆在站里第一年工作的情景说:“即便完成了书本学习和实操培训,想要在现场游刃有余地工作也是有难度的,大家都拿着线路图和操作手册开工,边开工、边摸索、边总结、边交流,终于都成了熟练的采气工。”

这是苏11-2集气站的职工在检查设备和管线。

建站的第一年,王建滨写了3万余字的工作日志,并根据站里设备实际情况,带领同事编写了覆盖所有设备、所有工序的7份标准操作规程。第二任站长刘阳总结出“28+3”工作法,制定了岗位定责、区域定人、设备定岗、工作定时的“岗位四部曲”,使站内的日常工作细化、量化,各项管理工作也日益规范。

创新创效人人争先

副站长樊庆阳是个爱思考的细心人,通过长时间的数据对比,他发现天然气进气量较大的时间段,消泡效果和天然气分离效果相对较差,同时也会降低站内轻烃的产量,影响压缩机气阀的使用寿命。经过全站职工的共同讨论,他们制定了根据气井间开制度动态调正消泡泵运行时间的工作方案,每年节约维修压缩机气阀费用2万元,站内轻烃产量提高86吨,实现创效32万元。“困难面前不低头,管理对了头,生产运行也就得心应手,产能也就有了保障。”站长黄丹说。

一名职工在苏11-2集气站工作。

安全管理不留死角

“我们将集气站分为3个模块、27个区域、15个专项、490项精细检查项目,对辨识出的风险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进行风险消减控制。”安全员高立勇对站内风险管控知识了如指掌。筑牢安全防线,从危害辨识开始,每天开展针对性危害辨识和风险提示的工作,苏11-2集气站的职工们坚持了14年。

这是苏11-2集气站的职工在进行夜间巡检。

2022年3月的一天,黄丹在站内做完安全提示后,当班人员李勇开始了第一次巡检。在一号分离器的自动排液撬处,他听到排液的声音有一些异常,便用随身携带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然而并未发现异常,便开始下一个位置的巡检。这时,他想起交班时站长的提醒,立即返回操作间内,拿出探测器用探头贴紧设备检测,果然发现有可燃气体泄漏,经过职工们的及时处置,避免了一起事故的发生。

14年来,苏11-2集气站年集输气量由最初的0.28亿立方米提至最高4.1亿立方米,累计集输气38亿立方米。它就像毛乌素沙地中一座坚实的“堡垒”,为千家万户的温暖和光明贡献着力量。(高重阳、尉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