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三国夷陵之战蜀军大败的原因分析 资讯推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世三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一次擦肩而过,相聚即使缘分,请各位小主点点关注。

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能够成为几代人的记忆,你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

刘备伐吴是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首先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在出兵的时机选择上看,曹魏和孙吴两方都刚刚发生了重大人事变动,处于新的磨合期,对于刘备来说,这个时间点出兵,干扰最小胜算较大。不过战争的结果却是刘备惨败,东吴陆逊一方获胜。本文将浅析在夷陵之战中导致蜀军败退的关键因素。

首先,刘备似乎并未得到蜀汉集团内部的支持,刘备出兵的数量至少占到蜀汉总兵力的一半以上,但是出征的将领基本都是无名之辈。蜀国面临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五虎上将中,黄忠关羽已逝,马超身体状况不佳,张飞意外被刺。能出征的名将还剩赵云、魏延。

谋士方面,刘备军事上最倚重的法正、庞统均已身故。赵云曾劝谏刘备暂缓伐吴,诸葛亮知道劝谏无效,没有发声。说明在伐吴这件事上,蜀汉内部意见不统一,所以刘备本来可以带诸葛亮和赵云、魏延出征,这样军事上胜算更大,但最后刘备只安排赵云担任运送粮草的职责,诸葛亮、魏延并未参与,刘备这样的人事安排没有将蜀汉人才充分利用,实力上自然大打折扣。而东吴这边,统帅陆逊谋略不在周瑜之下,将领也都是久经沙场。双方将帅对比,蜀汉就处于劣势。

进兵策略方面,刘备的蜀军开始时水陆并进,初期连胜东吴军,但后来放弃水路,水军全部上岸改为步军,这是刘备的重大决策失误。刘备放弃水军的原因是酷暑难耐,于山林中安营以利久战,也可能是蜀军善陆战不善水战,东吴却相反,刘备想扬长避短。而对于东吴来说,陆逊最担心的的恰恰是蜀汉的水军,因为蜀汉水军是顺流而下,利于进攻,东吴水军虽有数量优势,但夷陵江面狭窄,水军难以展开。并不是说蜀汉水军一定能战胜东吴水军,水路并进毕竟多一种进攻选择。放弃水路反而使东吴水军轻而易举绕至蜀军身后,使得蜀军腹背受敌。

战役持续时间上,蜀军远道来袭,后勤补给线拉的很长,所以对刘备来说必须速战速决,若能取胜自然是最好的结果,若不胜就撤兵返回保存实力。持久战是东吴所希望的,时间越长对蜀军越不利。而刘备偏偏要跟陆逊长时间对峙,导致士兵疲惫,锐气渐失。

陆逊诱敌深入计策的成功,陆逊的东吴军一直撤退到夷道,目的就是为了把密林山岗之地留给刘备,陆逊坚守夷道不出,刘备只能选择林中安营扎寨。小编认为并非刘备不懂兵法,诸葛亮就是个玩火攻的高手,出山的第一仗就是火烧博望坡,赤壁之战刘备也有参与,怎么会不知道林中连营易被火攻的道理,但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刘备别无选择,否则只能后退扎营。刘备的目的是寻机决战,后退不是刘备的选项,加上刘备轻视陆逊的能力,抱有侥幸心理。

担任主攻的兵种上,刘备显然打算以步军为主要攻击力量,水军对刘备来说只是辅助,自益州攻取荆州,水军的作用要远大于步军,这一点刘备并没有认识到,之前也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这超出了刘备的战略水平。后来司马炎灭吴就是在益州建造大船,操练水军,利用强大的水军顺流而下,一举捣毁吴都建邺。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失败,并不是单纯的七百里连营造成的,而是上述的几种因素使得刘备的胜算降低,说到底还是蜀汉国力不足以支撑刘备的伐吴举动,在绝对实力面前,很难以改变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