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视野】大戏看北京|克绍箕裘灼芳华 北京京剧院挖掘整理复排剧目《玉簪记》

秋江飞舟,爱情不仅仅是爱情

京剧《玉簪记》是剧作家范钧宏先生根据明代高濂的《玉簪记》和其它地方戏改编而成,比起明传奇的繁杂,京剧更为凝练,情节主要围绕着陈妙常和潘必正,集中在《投观》《琴挑》《偷诗》《定情》《逼侄》《促行》《秋江》几场戏上,故事简单,但细节饱满、幽默风趣,是一部活泼动人的爱情喜剧。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先生和叶盛兰先生曾经联袂主演,成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京剧创作的精品,唱腔细腻动听,表演丝丝入扣,舞台呈现像一枚成熟的果实,圆润而有滋味。

近日,杜近芳先生的亲传弟子、青年梅派青衣名家窦晓璇将与叶派小生名家李宏图携手演出《玉簪记》,叶少兰先生作为导演亲自执排,将父亲创排的剧目再度搬上舞台,其中的艺术传承与创造既有时光雕刻的熨帖也有文脉流动的鲜活。


(资料图)

《玉簪记》里的陈妙常和潘必正两情相悦,终得所愿,这是爱情故事的圆满,但对于孤单无依的陈妙常来说,这不仅仅是爱情的胜利,她完成了对命运的抗争,迈进了新的人生。

少女陈妙常父亡母散,只好投身道观,经卷青灯,长夜漫漫,或许这将是命运的最终归宿。然而,潘必正出现了,一个落第书生来投靠观主姑妈,想在这个清净之所复习功课。观主叫妙常前来奉茶,青年男女目光相会的刹那,爱情便产生了,妙常下场前的回眸,更是惹得潘必正神往。

“一池水无端的被风吹动”,遇到潘必正之后的陈妙常内心涟漪荡漾,然后用一阵琴声引来了同样内心激荡的潘必正,二人以琴谈心,表露心迹,直到夜色深沉,妙常请潘必正回去,其实二人是不舍的,遂在门里门外盘桓再三,又可笑又可爱。

再次确认情感,是以诗传情,二人写诗和诗既有抒情又有逗趣,小儿女情态是鲜活的。

到了定情一场戏,潘必正赠送扇坠,陈妙常相赠玉簪,二人算是私定终身了。

陈妙常从一开始行为举止皆在情理之中,她不愿永伴青灯,她要冲破清规,听从自己的内心,大大方方,明明白白。这是很了不起的,出家人的规训、孤家寡人的弱小都没有妨碍她对爱情的追求对新生活的向往,她有决定自己命运的勇气。

潘必正被姑妈逼走,连告别的时间都不给,陈妙常在关键时候依然表现出了自己的胆量和坚决,她决定雇一叶小舟,奋力追赶。

《秋江》是《玉簪记》里最后一折戏,也是最著名的一折戏,常常出现在各种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读本里,作为戏曲的代表剧目,说明“转身即是千里”的写意美学。

这一折戏,故事简单,趣味无穷。陈妙常到了江边,潘必正身影早已远去,她求老艄翁划小渔船载她去追,老艄翁看透了她的心事,故意戏耍她,一会要回家吃饭,一会忘了解缆绳,害得没坐过船的陈妙常又急又怕东倒西歪,不过老头心里有数,舞桨飞舟,很快就追上了潘必正。无水之江,无船之舟,全靠表演和调度把这个过程演的诙谐生动,赏心悦目,当真是教科书级的舞台艺术呈现。

追上潘必正之后,两人一个造型,全剧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是很妙的,不管以后如何,只要此刻把握人生。

窦晓璇清丽优美,唱腔和表演中都有一种自在天然的美,她演绎的陈妙常是用柔美灵动包裹倔强内心的女子,当她回首轻望少年郎、夜深轻唤潘必正、玉簪轻送心上人时,你能从她轻婉的表演中感受到她内在的活力,当她轻移莲步与艄翁在秋江之上飞驰时,你会为那毫不迟疑的脚步击节叫好,因为这是勇敢的直追命运的脚步。

剧情简介

陈妙常为求得婚姻自由,避难女真观,老观主的侄儿潘必正也到此寄居读书,二人邂逅相遇,情窦初开的陈妙常被潘必正的儒雅风范所吸引,潘必正也为陈妙常的青春美貌、才华横溢而惊叹,在此后的交往中,他们以抚琴传达情意,用诗词表白心声私订终身,陈妙常以玉簪为信物,赠与潘必正,老观主知道后,深怕败坏了观内清规,立逼侄儿回返临安,陈妙常闻讯时潘必正已然出走便急忙追至秋江,又巧遇风趣善良的老艄翁,为其奋力划桨,终于追上潘必正,二人同往临安。

主要演员

窦晓璇

李宏图

黄柏雪

李 佳

张婉婷

倪胜春

孙世民

马珍珍

张晓妹

王泳智

白思然

演职员表

剧本整理、导演:叶少兰

剧中人................. 演员表

陈妙常 .................. 窦晓璇

潘必正 .................. 李宏图

艄 翁 .................. 黄柏雪

老观主 .................. 李 佳

进 安 .................. 张婉婷

香火道人 .............. 倪胜春

二娃子 .................. 孙世民

四道姑 .................. 马珍珍

四道姑 ..................张晓妹

四道姑 ..................王泳智

四道姑 ..................白思然

鼓 师:封 千

琴 师:吕勋福

笛 子:曹伟剑

舞台监督:徐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