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不只是阿姨专属

悠然绵长的乐声响起,两条五彩丝巾挥舞交错,搭成一对漂亮的翅膀造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舞丝巾的人站在高架桥下的运动场上,身后是挺拔的高架立柱。城市的水泥森林里,热爱生活的人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去拥抱美好。正如眼前这群跟着歌声翩翩起舞的人。

视频加载中...

舞蹈是一门沁入人心的艺术,阿姨妈妈甩着丝巾跳广场舞的场景,几乎随处可见。但这一次,跳舞的不是阿姨,是一群年龄普遍“60+”甚至“70+”的爷叔。他们站在简单的舞台上,一遍又一遍排练着即将演出的节目。台下鼓掌叫好的声音,倒是属于围观的阿姨。

这是距离六一儿童节最近的一个双休日。没有请假去陪孙儿们玩耍, 对爷叔们来说,跳舞,是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一天也不能少,就像学生每天都要做作业一样。

这支队伍属于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名字就叫“老男孩舞蹈队”。爷叔们认为, 在舞蹈的世界里,他们都是青涩的男生,需要勤加练习,才能有出彩的表现。

队伍的指导老师兼领队叫吴招娣,是一位与他们同辈的女士。但在老男孩面前,她有着不怒自威的气势,他们都尊敬地叫她“吴老师”。看着老男孩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吴老师时不时发出指令:“动作要有力!”“不要拖节拍!”有时还会点名。

被点到名的爷叔有点不好意思,调整一下动作,继续跳。“很好!这样就好了!” 听到吴老师的表扬,爷叔露出腼腆的笑容,就像学生刚刚被班主任称赞一样。

“您带这支队伍多久了?”听到记者的提问,吴老师似乎愣了一下。这位朴实的指导老师,只记得这么多年每天都要来,除非自己有事请假,全然忘却了日子像水一样流走。

好在记者和吴老师同时想起,将近十年前,广场大民星舞台上,也是这样一群“老男孩”在卖力地跳舞,吴老师在台下盯着他们的演出细节,记者用相机定格师徒们默契的瞬间。

十年了,“老男孩”们有来有去,有的年事已高,跳不动了,有的新近退休,成了队伍的新鲜血液。而队伍的名称,一直没有变过。

舞至投入时,老男孩们还能感受到忘我的乐趣。他们当中,不少人当过兵,海陆空都有。当《打靶归来》《人民海军向前进》的歌声响起,他们模仿着当兵时训练的动作,眼神中透出退伍军人的坚毅。

偌大城市里,跳舞的人群中, 男子舞蹈队的数量永远数得过来,万花丛中的一抹绿总是格外鲜艳。 有些舞蹈需要表达柔美,甚至像阿姨妈妈们一样甩起丝巾,老男孩们也照做。

“怕不怕别人议论?家人有没有反对?”听记者这样问,老男孩们笑了:“一开始就想着锻炼身体,跳的时间长了,上电视了,连小区保安都认得我们,还夸我们跳得好!”

他们享受过属于舞蹈的高光时刻,比如有一次演出,黄豆豆在舞台中间跳,他们也围着舞台跳成一圈。 乐声响起之时,专业舞者和业余爱好者对舞蹈的赤诚热爱,是一样的。 记录“高光”的视频、照片,则被他们发在朋友圈,等待亲朋好友点赞。

愿老男孩们的每一天都能沉浸在舞蹈的快乐中。